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果展示 > 少教多学 还语文教学本真

少教多学 还语文教学本真

2015年01月25日 21:02:14 访问量:982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教育家夸美纽斯说:“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,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,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,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,多一些闲暇、快乐与坚实的进步。”著名教学论专家李秉德指出:“教学活动是为谁而组织的?是为学生。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和可能。在教学活动中是谁在学习?是学生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。没有学生就不存在教学活动。所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。”由此可见,语文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,让学生自主、合作和探究学习。让学生多学,教师就应尽可能少教,要把课堂时间空间还给学生,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,让学生多学,才能还语文教学的本真。

一、 落实课改理念,是少教多学的前提。

“少教”并不代表“少做”。课堂“少教”了,意味着课前老师要“多做”,为使每节课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和课堂高效之目的,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。具体要做到:

1.教师要努力设计好预学任务,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。学生预学效果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。因此,必须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学生认真完成预学任务。

2.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,每句课堂语言,每节课的板书。作为语文教师,一定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,力求语言表达精准,力争做到课堂上不讲废话;问题的提出必须围绕核心任务,且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;还要留出学生生成问题的时空。板书重点突出,美观大方,布局合理。

3.“少教”并不代表“不教”。“少教”也不是越少讲越好,而是要讲在关键处。学生会的不教,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不教,学生确实不会的则通过师生质疑讨论、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。这一过程中,学生是课堂的主人。

4.“多学”并不代表“死学”。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学懂、学会、学透应知应会知识。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感悟的过程,学生通过多次的基本练习,知识得到初步掌握;再通过推理、顿悟达到“举一反三”;然后通过各种训练,达到触类旁通,真正起到情境熏陶、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
 、做好课前准备 ,是少教多学的基础。

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,认真备教材。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,还要深刻地研究、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,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。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,易学会的,能学会的和难学会的四类,分别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,想一想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,非讲不可的内容又该怎么讲。这样教师会发现,需要讲的其实并不多。我们应该相信学生,课本上的绝大多数知识,只要他们愿意,自己都能够学会。

其次,课前还要备学生,充分了解每个学生,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,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,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,使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生,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。

三、优化预习任务,是少教多学的开端。

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,这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开端。如:布置预习课文时,指导学生采取“分步预习法”,第一步:阅读课题,揣摩内容。通过默读课文的标题来揣摩一下本文的内容,然后再读课文,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,这一步的目标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,激起学生的求知欲。第二步:默读提示,明确要求。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,划出不理解的语句,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,感悟作者的感情等;认真阅读课前的提示及课文下的第一个注释,了解作者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,这一步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。第三步:朗读课文,查字较音。在前两步粗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,利用字典、词典,自己动手解决课文中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,提高学生掌握汉字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,利于学生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,顺利地读懂课文。“眼过三遍,不如嘴过一遍”,大声诵读,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好处。第四步:精读课文、理清思路。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,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。例如:学生在预习《紫藤萝瀑布》一文中,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预习情况时,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:看花→忆花→悟花,虽然学生的表述的不够全面,但多数都能把握要点,能悟出作者的思路。第五步:再读课文,质疑解难。爱因斯坦说:“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”,因此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,通过默读思考,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,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,也就是弄明白读懂了什么,还有什么不懂之处,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,可为课堂上“质疑探讨”这一活动奠定基础,所节约的时间,能保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。也就使语文教学回归了其本真。

四、挖掘课文内容,是少教多学的关键。

1.逐段串讲分析少一点,提纲挈领讲解多一些

逐段串讲是只见教材,不看学生的陈旧的教学观念的体现。“少教多学”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,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。其实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或两个关键点,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、突破口,提纲挈领地进行教学。如教学《孔乙己》时,问“小说的结局是怎么写的?孔乙己最后死了吗?依据课文说出理由。”问题一提出,学生就迫切要解决这些问题,从根本上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欲望。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关键词展开质疑,紧扣文章中心进行,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。如教学《老王》时,可以紧扣“愧怍”这个文眼提问,起到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作用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质疑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可以抓中心句或难以理解的句子。如教学《紫藤萝瀑布》时, 紧扣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,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”让学生质疑。

2.课前预设少一点,课上生成多一些 

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,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学的科学,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。当前的语文课堂上,随处可见老师的课前预设细致入微,环环相扣,却很少见到学生精彩的课堂生成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客观上讲,这与预设和生成关注的对象不同有关。预设关注的是文本,生成则是对学生的关注。从学生的角度讲,生成是指学生学到了课文和教师教学意图之外的有价值的东西,学生有豁然开朗、顿开茅塞的感觉;从教师角度讲,生成是指随机、相机教育的意识和能力。通俗地说,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是规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,规定性是科学性、规律性的表现,而灵活性是人文性、艺术性的表现。前者有规可循,后者则需要教师的智慧。因此生成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、课堂教学智慧、应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。

3.以课论课少一点,顶层设计高一点

教师要有顶层设计意识,要以课标、大课程的眼光看教材,要清楚每篇课文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,每本教材在本学段的地位与作用。教师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一篇文章一单元,一种方法一道题,可根据学情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,可从优秀中考题中选一些合适的题进行训练,并通过“创造使用教材,同种文体阅读,对比阅读,同一作者文章阅读”来拓宽思维,做到“知人论世品文”。 让学生感到“生活处处皆语文,拓宽课外阅读,引导学生深入到语言的内部,汲取语言的养分。

 五、课后阅读写作,是少教多学的延伸

布置课外阅读写作任务,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,结合学生生活,扩大阅读量,让学生感受课外的另一份学习天地,把自己的情感渲泄在自己的笔下。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名著,写周记或把有意思的事写下来;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,如《读者》、《世界博览》等;提倡学生建立摘抄本,摘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外知识,摘抄课外读物的佳作佳句,教师定期让学生交流。这样不仅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更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。同时教师对这些课外作业要做好相应的评价,这样,学生们多了发现的空间,多了自主的权利。课外作业在他们眼里是浩瀚的大海,蕴藏着无穷的乐趣,使自主学习的快乐永无止境。

“课堂是一个舞台,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,决不是主角”。“少教多学”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,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、反复的考试和“以不变应万变”的教学方式,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、自主学习、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。因此,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、讨论,合作、探究,要让学生多学,教师尽可能少教,才能使语文教学回归其本真。

    在探索与研究中,我知道“少教多学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这是一个坚持不懈的问题,要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,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,提供更广阔的舞台。语文教师多一分智慧,自己就少一分劳累,学生就多一分收获,少一分负担,就一定能使语文教学中,因为有了教师少教而鲜活,因为有了学生多学而精彩,从而还语文教学的本真。
  • 附件(1个)
  • 少教多学 还语文教学本真 .doc (38kb) 下载
编辑:何玉梅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原平市太平街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山西省原平市太平街学校 原平市太平街 8278074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