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生活 > 校长工作报告解读:龙建成谈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

校长工作报告解读:龙建成谈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

2014年04月25日 09:13:10 访问量:358

校长工作报告解读:龙建成谈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

发布时间:2014-04-22 15:06:29来源: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点击:2059我要评论[0]
校长工作报告解读

坚持立德树人,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

党委副书记 龙建成

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,校长郑晓静院士所作的学校工作报告,对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以及深化文化育人机制改革进行了深入阐述。

报告指出,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就是要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推动实现两个回归,即向“以生为本、德育为先,以学为本、厚基强实”教育本质的回归,以及“以师为本、学术为先,育人为本、德艺双馨”办学本位的回归;就是要坚持“以生为本、德育优先”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,形成全员全过程的育人共同体。

报告强调,深化文化育人机制改革,就是要大力弘扬西电精神,不断丰富西电精神的文化内涵,并使其内化为西电人的价值追求;就是要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强化以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核心的师德师风,倡导以严谨、求实、创新为核心的优良学风,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。

校长工作报告既从宏观上回答了我们要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,也从微观上为我们指明了要怎么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方法。下面,我将就此进行阐述和解读。

一、构建立德树人的工作机制

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,要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”,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立德树人,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”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,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阐释,也是对高校根本性问题的精准解答,体现了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现实需要的准确把握,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基本遵循,为我们加强和做好人才培养这个高校的根本任务指明了工作方向。

校长工作报告关于立德树人的阐述,主要集中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实现两个回归上,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立德树人的工作机制,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

一是突出学生主体性,激发大学生的成人意识。校长工作报告提到的教育本质回归,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。报告指出,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、积极探索,将书本和课堂知识转化为自我发展的能力,激发作为成人的力量,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、调控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,突出反映了学生的主体自主性、独立性和创造性。大力彰显学生主体性,必然会促发大学生成人意识的苏醒,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意识、责任意识、法制意识和合作意识,有利于唤醒埋藏在他们内心的真、善、美等优秀品质,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做人、做事和做学问。

二是形成合力,构建全员全过程的育人格局。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德育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,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从事教育职业的根本任务。校长工作报告强调了学生及学生班级的自我服务育人,教师、辅导员的言传身教育人,干部职工的管理服务育人,以及行业企业的实习实践育人,这是一个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。全校各部门应该形成合力,在教书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基础之上,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,通过营造团结、包容、和谐、健康向上的环境,建立一个覆盖全校各学段,针对不同层次、面向不同对象,有机衔接、上下贯通、协调一致,多方参与、齐心协力、互相配合的全员全过程育人格局。

三是强调道德实践,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。道德实践具有自我教育、自我规范、自我完善的功能,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,以及培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、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。道德实践贵在行动。大学生政治品德、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和生活美德的养成,需要我们深化中国梦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,积极开展以“诚信、担当、向善”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,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和诚信体系,推动以人格教育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,积极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。

四是加强研究,创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。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是“90后”,独立性与依赖性结合、自信与脆弱并存、成熟和冲动同在、自我意识强烈与渴望集体生活相互抵触,是他们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,培养其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需要我们加强研究,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,构建符合他们个性特点、认知习惯的教育模式。为此,我们将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教育和“学在西电”行动,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,完善以“星火杯”、国际国内重大学科竞赛为标志的多样化校内外竞赛平台,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。

五是完善各类规章制度,广泛开展“三节”“三爱”活动。立德树人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障。在工作中,要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日常管理的基本环节,完善学分制,探索建立淘汰制,建立科学、人性的学籍管理制度,研究制定辅导员、班主任职业标准,形成引导明确、约束规范、考核激励相结合的制度体系,筑牢立德树人的保障体制。与此同时,还要广泛开展“三节”“三爱”活动,培养大学生良好的“节水、节电、节粮”意识,在爱学习教育中激发大学生的浓郁学习兴趣,在爱劳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,在爱祖国教育中坚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。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,肩负着民族腾飞的希望,坚持立德树人,就是要唤醒学生的道德同青春一起成长,教育和引导他们在奋斗中收获快乐、走向成功。

二、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

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指出,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》指出,大学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。

所谓文化育人,就是把社会理想和人类精神沁入到大学生内心的进程,就是把人性中的尚德、进取、责任、包容、感恩、良知、谦虚等美德注入大学生思想理念的过程。

校长工作报告强调了深化文化育人机制改革的紧迫性。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,就是要构建具有时代特点、能够展示西电精神的校园环境文化,推动良好教风、校风和学风的形成;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把已经凝炼形成的西电精神及其相关表述,变成西电人自觉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,变成指导西电人日常言行的基本遵循,使其成为西电人的精神家园。

在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上,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:

一是建立具有时代特点、能够展示西电精神的环境文化。和谐、美好的校园,是全体师生重要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,是实现更好地为师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前提。目前,我们已经建立了学校视觉识别系统,完成了公共区域的科学家挂像,并制定了南校区文化景观规划。尤其是文化景观规划,使得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有了蓝图、目标和方向,实现了整体性、系统性和延续性。下一步,我们将通过建设南校区主雕塑和一批反映学校历史、能够展示西电精神的文化小品,以及推进校史、学科发展史编纂,启动电子信息博物馆建设等一系列举措,进一步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,凸显文化育人的功能,让大家每天见到的都是健康、积极、向上和美好的事物,让大学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,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操的陶冶、文化的沐浴、人格的升华和道德的洗礼。

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打造校园文化品牌。第一,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,通过组建大学生交响乐团、大学生艺术团,举办交响音乐会、排唱《长征组歌》等,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和层次,打造具有西电特色活动品牌、文化精品;通过继续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、科技文化节、“瑞金之星”大学生合唱节,以及学院工作巡礼月、学生社团文化巡礼月等活动,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;在各学院广泛开展一院一品、一品多类,推进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建设,通过以上活动,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。第二,依托终南文化学院,开展健康有益、形式多样、内容充实的文化活动,传承中国优秀文化,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讲仁爱、重民本、守诚信、崇正义、尚和合、求大同等文化精髓,增强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,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,为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中华文化底蕴。第三,广泛开展西电精神相关表述的学习宣传活动,不断丰富西电精神的文化内涵,彰显西电80余年的办学优良传统,推动西电精神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追求。总之,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,就是要让大学校园真正活跃起来,让大学生活真正丰富多彩起来,满足“90后”大学生个性化、多样性的文化需要。

文化可以武装人、引导人、塑造人、教育人和培养人,文化的传承、传播和创造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、个性化和文明化。在高校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,就是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功能、情感激励功能、价值认同功能和情感陶冶功能。我们要始终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积极开展健康向上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倡导健康丰富、阳光进取的文化生活,着力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、正确价值追求、合理知识结构、深厚文化素养,以及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的优秀合格人才。

责任编辑:秦明
编辑:刘文山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原平市太平街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山西省原平市太平街学校 原平市太平街 8278074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